读书实在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以前我这样认为,如今我还这样认为,我想,以后我仍会这样认为。
闲暇之余,一本书,一杯清茶,在静寂中,阅读,深思。让思绪随着书页,如舞者的脚步在字迹间舞蹈,让灵感随着茶香,与作者共鸣。追求一种境界,让生锈的思想洗涤去往日的污泥浊水,除却烦恼,淡化得失,让心性高洁。
玫瑰停止的地方,芳香前进。看那些书,看那些古人,不管这些事,这些人故去了多久,在书中的他们依旧是那么鲜活。看《左传》,观《春秋》,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那些个个性鲜明的政治家、纵横家对战争、对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观点做法至今依然可用。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读书,让古人从书本里走出来了,看他的故事,品味其人生,论其德行,给我们以启示。取其长处,补己之短处,借鉴其思想,继承他们的精神,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一部《论语》,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看到孔圣先师如何处世,如何授人以渔。林觉民《与妻书》:“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革命者,为民族,忍痛割爱,慷慨赴死,侠骨柔情却是何等豪迈。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万马齐喑的年代里,龚自珍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他虽然蛰居陋巷,但目光却遍览世界大事,为民族的命运张目呐喊,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每每看到这些,平时里的那些不顺心,不顺意又算什么。
有书读的感觉真好,人力书前,神游物外,世界因此缤纷多彩姿。面对生活,可以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也可以坦然。
读书实际是自己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或者就是陶醉自我的一种得力武器。在现实与精神的交错之中,静居陋室,拥书缠绵,快乐自己,并把读书的诸多感慨,努力地付诸笔端,常常也会逸兴横飞、满怀惬意,所以,读书不但是生活的一种享受,也是生命的一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