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免费接送电话: 0710-3800777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先进典型
襄阳医生李莉:三度援非救治4万余人,中非友谊跨越山海
发布时间:2024-06-28    浏览量:1581次  


   在万里之遥的非洲西北部,有一个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它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地中海南岸,与中国远隔重洋  

地中海赋予它诗画般的浪漫风情,却也因撒哈拉沙漠穿境而过,水源缺乏,夏季温度高达55度。  

尽管如此,一批批中国白衣天使在这座被称为“沙漠之门”的国家默默奉献,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阿尔及利亚施行全民免费医疗,但只能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而水平高、技术好的医生几乎都集中在收费高昂的私立医院。穷人们花不起钱,只能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公立医院排队等待免费治疗。  

2017年3月,一位身材娇小的襄阳医生背着行李来到这里。她叫李莉,来自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是第25批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志愿者。从那天起,她在7年间三度援非,将近6年的时间奉献在那片遥远的土地上,累计救治4万余人,留下“中国好医生莉莉”的美名。  

灵魂净化之旅  

非洲人民多了一位保护神  


今年6月,李莉回国探亲,这也是她近三年来第一次回到热爱的故土襄阳。趁着这次机会,记者见到了这位白衣战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笑容满面、知性洒脱的医生几次提及援非是一次心灵净化之旅。“当时我们援非的环境并不是很好。”  

7年前的援非路,李莉历历在目,从小没出过远门的她参加了长达七个月的法语强化训练后第一次跨越山海,分配在阿尔及利亚东部的塞提夫省妇产医院,开始任期两年的阿尔及利亚医疗援助任务。  

“没在异国他乡住过的人,哪知道远离家乡的苦!”李莉回忆,初到塞提夫医院,就因水土不服病倒了。  

干燥、炎热是家常便饭。残缺不全的桌椅,四肢不稳的床榻让摔倒的风险无处不在。晚上睡觉,常有虫子爬到床上,让人心惊肉跳。吃水就靠运输车运来的一桶白色沉淀的浑水,每每倒在碗里都有一层厚厚的粉末,喝到嘴里像放了盐,洗完的头发像钢丝般支棱着。  

由于缺水而难以存活的茄子  

工作同样不易。“第一天到产科值白班,就被惊到了。”李莉说,妇产科的床位非常紧张,无论是产床上,还是诊室外,都排满了待产的孕妇,有些还没排到号,就在地上生了。  

夜班更忙!在检查仪器和搭班人手均短缺的情况下,她还要应付紧张的高强度工作:一个人要往返奔波于门诊、病房、产房和手术室及妇科的急诊救治,最多的一次,李莉连续做了21台剖宫产术,“时间不允许你怠慢,因为后面还有很多排队手术的产妇。”  

更为关键的,由于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阿尔及利亚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妇女们都是生多胎,孕前保健差,多产多疤孕妇高达60%。加上人们爱吃糖,很多女性体重都在两三百斤,导致妊娠并发症频发,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各种失血性休克的病患特别多。李莉来之前,虽是三级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但面对各种只在书本上学过的罕见病种,还是让她觉得内怯。  

最大的“敌人”,还是孤独。阿尔及利亚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虽说临行前进行了七个月的法语强化训练,但各个地方有自己的方言,让她并不能立即适应这个环境。漫漫长夜,只有孤灯和“哗哗”的海浪声为伴。  

逃避吗?难以名状的失落感,跟之前“大干一番”的想法形成了极大反差。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李莉就跑到地中海边,冲着大海大喊。地中海海浪冲刷过她的眼泪,也见证她的蜕变——  

一天深夜,门诊的大门“咣当”一声被撞开,阿国护士紧急求救:“产妇大出血昏迷,求求你救救她吧!”  

李莉一溜小跑护送产妇直奔手术室。产妇子宫破裂,完全昏迷,家属也不知去向,从病人口中完全询问不到病史,阿国护士也束手无策。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李莉有点蒙,顿了一下才镇定下来。凭借经验,沉静操作……幸亏抢救及时,手术非常成功,产妇的命保住了!那一刻,病房里的护士又蹦又跳,兴奋异常。“感谢中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产妇脆弱的声音让李莉心底升起一股暖流。  

“要是我走了,再有这种事,会不会没有人给他们做手术?”擦干泪,李莉一咬牙:不走了!从此,非洲人民多了一位保护神。2019年3月,李莉圆满完成第25批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任务。  

两度重返非洲  

与阿国人民患难与共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2021年9月,正是非洲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严重之际,李莉再度逆行北非,参与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迪亚雷分队医疗援助工作,到迪亚雷省妇产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作出选择,是因为信念。逆行出征,则考验意志。  

“我忘不了他们看我的眼神。”李莉说,以前每次去坐门诊,眼前排队的病人都是黑压压的一大片。那一双双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渴望,仿佛一种焦灼的火焰,在她的心里留下印记。面对已知的危险,李莉毅然决定,“不仅要与阿国人民患难与共,勇往直前,更要实现‘打胜仗’的目标。”  

身处极端欠缺防疫条件和环境中,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老队员,李莉与其他中国队员一起开始与死神较量,在和阿国医护人员工作磨合过程中,她不断调整工作状态,迅速适应当地的工作模式。就奥密克戎治疗办法,李莉先后四次请国内专家会诊,对病人康复起到有力帮助。  

李莉(右二)和当地同事合影  

一场严峻的生死救援不期而至。2021年12月21日,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半,李莉接到了来自医院的电话,一名RH阴性血型(熊猫血)的孕产妇需要紧急抢救。  

更为棘手的是,彼时,孕产妇怀孕5个多月,这次生三胎,并且是双胎妊娠,被送到医院时已处于休克状态,血压为45/24mmHg(正常为120/80mmHg)。  

“孕妇是熊猫血,极有可能发生溶血,危及母子生命。”没有片刻犹豫,李莉一边在通话中指导当班医生准备抢救,一边火速往医院飞奔。  

在制订手术方案时,李莉陷入了沉思。患者血液罕见,找不到血源,如何给患者输血?这对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她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她考虑过用患者自体血回输办法,但医院没有相应设备无法完成!唯有先调集足量的血浆以维持体内循环血量,再派车去附近省医院求助血源。  

李莉(左一)在救治阿国患者  

手术中,打开病人腹腔的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暗红色陈旧性血液急涌而出,几分钟的时间,从腹腔内涌出积血约两千毫升!李莉右手进腹探查发现,病人左侧子宫底已裂开一个四五厘米的口子,边缘部像纸一样薄,胎儿部分肢体已置身于宫外。这是一例罕见的穿透性胎盘植入引起的自发性子宫破裂病例!  

“赶紧输血!”此时,阿国的妇产科主任Chef也闻讯赶来助战,在多方的团结协作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把这名产妇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援非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技能提升和锻炼。”在设备、药品、器材全面短缺的极限情况下,李莉挑战完成了多台高难度的手术。用精湛的医术为当地人民点亮生命的希望,赢得当地百姓的尊重。  

李莉曾在朋友圈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幸福是什么?帮别人解决痛苦,带来幸福,被这么多老百姓需要、信任,我内心也感到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感受到人生不一样的价值。”  

李莉至今记得这样一幕:2022年1月,一对中国夫妇,从距离塞提夫一百多公里外的康斯坦丁驱车找到她,希望顺产第三胎。李莉主动接过指导备产的工作,事无巨细,风雪无阻。  

产妇的预产期在1月底,临近春节,李莉还放弃了医疗队春节休假出游的机会,守在医院,做好了陪他们过年的准备。1月31日下起了大雪,那天正是中国的大年三十,应产妇要求,李莉为她进行了剖宫产,迎来一枚漂亮的女宝宝。  

“我们的宝宝叫lili,这是为了感谢中国医生李莉……。”当孩子的爸爸为李莉写下这样一段话,李莉回忆:“很开心,这是我到阿尔及利亚后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也是鼓舞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  

李莉(左一)和产妇一家人合影  

2023年9月2日,结束了两年志愿服务,李莉没有返乡,直接又报名参与第28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来到艾因迪夫拉省马库尔·哈姆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从2017年至今,6年多的时间,李莉在阿国救治了4万多名患者。在她的努力下,把中方先进医疗技术毫不保留地教给阿国医护人员。通过正规引导和传达先进的医疗理念,改变了她们一些不规范行为操作和分娩理念,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医疗队还定期为当地百姓开展健康科普宣教,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评。  

援外初心不改  

中非友谊跨越山海  

中国医生在当地很受居民爱戴!提起当地居民的热情,李莉就滔滔不绝。  

“送糖膏是当地居民最崇高的礼节之一,我救治过的许多患者尽管生活拮据,还专程到医院,无论如何也要让我尝一尝她们亲手做的糖膏。”李莉得地向记者“炫耀”。  

李莉(右一)和当地妇女合影  

站在日夜守护的阿国土地上,她也时时眺望家乡。这些年,孩子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中,她却给不了孩子陪伴。父母年纪也大了,李莉打电话回家时,声音也柔和了许多。“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怎能不想家?但只要国家需要,家人就理解我。”李莉说。  

被阿国人民无尽的信任和家人温暖的亲情滋养着,李莉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她把废弃轮胎找来改装成沙发,把驻地从家徒四壁建成现在温暖的小窝;她还得意地向记者介绍她新养的宠物猫“大郎”:“花了两万多第纳尔(约七百元)人民币买的,它长得像灰太狼,所以大家都叫它“大郎”;闲暇之余,她还和队友们开垦荒地,种上茄子、萝卜、白菜……经常把种植的蔬菜送给周围的阿国邻居,深受邻居喜爱,中阿友谊之花在此悄然绽放。  

2023年5月,在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派遣60周年庆典上,李莉被评为全国“援外优秀队员”,上中国驻阿大使馆领了奖,也结识了一群有着共同志向的朋友。同频共振中,她对“为什么援非”有了更坚定的信念——那是践行“医者初心”的幸福,是“体会被真切需要”后的骄傲,是名符其实的白求恩式的“国际战士”的豪情,也是“经历过千锤百炼,以后见再大的风浪也不怕”的成长。  

李莉援外医疗队6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  

初心不渝,山海为证。一批又一批像李莉一样的援外医疗队员们前赴后继,远赴异乡救死扶伤,展现着“大医精诚”的精神,成为彰显大国担当的“中国名片”。  

6月21日,结束了为期15天的假期,李莉又回到了艾因迪夫拉省马库尔·哈姆医院开展工作,用心守护着当地患者的生命健康。一段跨越语言、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真情感人故事仍在继续……  

艾因迪夫拉省马库尔·哈姆医院